應如何求受皈依?受皈依,既是形式上的問題,更是心性上的問題。受皈依時,不僅口中念著,身體拜著,心里還得想著。主要還是在于心的領受。在佛世時,因受皈者根器厚,故不須禮節。如佛的第一個三皈弟子,耶舍的父親,在佛前如此說:“我今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唯愿世尊聽為優婆塞!边@樣一說,便算受了三皈依。皈依三寶的詞句,頗為簡單,為三皈三結即:
我某甲(法名或本名),盡形壽皈依佛,盡形壽皈依法,盡形壽皈依僧。(三說后)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三說)
前面三皈說三遍,是正授,后為三皈之結。受三皈時,說者聽者,必須明白清楚,不能馬虎。求受三皈,本來只要請求一位皈依師,在佛前三說三結便可。為了鄭重其事起見,見月律師定三皈正范中,共有八項:一敷座請師、二開導、三請圣、四懺悔、五受皈、六發愿、七顯益勸囑、八回向。
我們現在以事相為主,理應恭敬供養一切佛菩薩的圣像,一切經典,一切僧眾。不過本師佛是釋迦佛,本師僧是皈依師,為了報恩,偏重本佛,本師亦可。勿以為除本師佛,本師僧之外,其余不為恭敬供養,錯也。
界詮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