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cronym id="une2z"></acronym>
          <acronym id="une2z"><em id="une2z"><dfn id="une2z"></dfn></em></acronym>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 大事年表 | 最近更新 | 站內搜索 | 新浪微博:@廈門市太平巖寺
          電話:0592-2048015 傳真:0592-8127339 郵箱:tpys_0592@qq.com 微信號:taipingyansi
          太平巖寺,位于萬石植物園西山南麓,與鼓浪嶼相對,隔海相望,風起云涌太平巖寺猶如掛在云霧飄渺之中。寺院林木環抱,泉水叮咚,風景清幽,飛檐雀瓦與叢林磊石相掩映,更顯幽深靜謐,側峰數塊狀如大象朝拜的巨巖,又給寺院增添了神奇的魅力。[詳細]
          世澄法師俗姓李,福建福鼎人,閩南佛學院本科學歷,F任廈門市佛教協會駐會副秘書長、南普陀寺堂主、太平巖寺住持、翔安定明精舍住持。法師在母親懷胎之際,母頓惡葷。及為兒時,雖隨戲弄,遇像禮足,逢僧稽顙。十五歲辭親從師,依年受具。[詳細]
          1573年—1620年,太平巖寺初為道教宮觀,始建于明萬歷年間(1573-1620年),中祀玉皇大帝,稱“太平觀”。 1736年—1745年,清乾隆初年(1736—1745)年,南普陀寺住持如淵和尚募資復建,辟為蓮花道場,佛宇禪房,左右數椽。并于巖前大石上鐫刻“極樂天”三字,改太平觀為“太平巖”。嘉慶年間(1796—1820年)舉人林云青倡修。[詳細]
          廈門太平巖寺簡介
          來源:太平巖寺 更新時間:2010/8/9 22:25:00 閱讀:1


            【簡介】

            廈門,位于福建省東南部,著名的海上花園城市。佛教在廈門的傳入與興盛,與社會歷史經濟的開發和發展密切相關。自唐朝以來,就有多座寺院建立。而經過朝代更替、歷史變革,寺院在不同朝代也受到了當時社會政治、經濟興革的直接影響。如明末時期,部分文人雅士厭薄功名,游聚山巖,與高僧論道,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廈門島佛教的發展等。

            乾隆年間,詩人黃日紀曾留下這樣的一首詩,“太平古剎建何年,秋色凄涼冷暮煙。洞口木棉飄墜葉,云頭石筧引流泉。捲簾遙岫層層出,望海輕帆片片懸;澍B啼無客到,老僧扶杖倚檐前!碧綆r寺,位于5A級著名風景區萬石植物園內,與鼓浪嶼相對,隔海相望,環境優雅,巨石重疊,林木蔥郁,風起云涌間,猶如掛在云霧飄渺之中。太平石笑,古即廈門小八景之一;鄭成功讀書處,屬市級二級保護文物。

            側峰復有數方巨巖,形態酷肖大象朝拜。山中崖石,多名人題刻。臨蟾宮遠可眺筼筜景色,探海云洞能賞泉飛流,不僅是文人雅士吟詩賞景的好地方,也是游客消暑度假的好去處,更是佛教四眾弟子凈化心靈,精進修學的精神家園。古剎佛光普照、莊嚴古樸,具著佛教文化的肅穆和原始生態的靈性,巖寺一園一塔、一殿一佛、一山一水皆如有靈之物熠熠生輝,與周邊的景色自然融合,吸引十方禮佛香客云集,盛世萬事興,利樂眾有情。

            【大事記】

            始建于明萬歷年間(1573-1620年),初為道教宮觀,中祀玉皇大帝,舊稱太平觀。明末清初,鄭成功據金、廈兩島抗清,常以太平巖為閑暇時讀書之所。鄭成功東渡,遂毀。清乾隆初年(1736—1745)年,南普陀寺住持如淵和尚募資復建,辟為蓮花道場,佛宇禪房,左右數椽。于巖前大石上鐫刻“極樂天”三字,改太平觀為“太平巖”,并于偏殿保留道教奉祀玉皇大帝的“天壇”。嘉慶年間(1796—1820年)舉人林云青倡修。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佛堂火災,榱棟幾案俱成灰燼。巖寺董事職員倡修繕完。十年,重邀李永仁、康超英、葉如衡諸居士集資修復。清末年初,寺巖再度廢馳。

            20世紀20年代初,南普陀寺住持轉逢和尚南渡星洲,募集資金翻修。民國17年(1928年)11月,著名高僧弘一大師原欲往暹羅行腳,途徑廈門,因身體不適,小居巖寺靜養。民國23年(1934年),富商、居士蔣以德添建一大殿于寺左。40年代初,南普陀寺轉岸法師任住持,因出國募化,寺務交由女弟子瑞孟姑住持。不久,復由萬石巖會泉法師女弟子李宏綢接手代理。時寺巖有僧侶1人、菜姑(梵行清修女)3人?箲饎倮,轉岸法師在海外歸來,繼續修葺。民國37年(1948年),旅居菲律賓華僧性愿和尚捐資創辦“覺華女子佛學苑”,由其弟子陳珍珍住持教務(解放后遷往泉州)。

            建國后,寺務交由宏稠姑住持。1952年,與妙清寺合資創辦“聯友”、“群華”手工業紡織社,組織住寺女眾自救自養。1958年,寺巖為駐軍接管。1965年底,駐軍撤防,重修后交廈門市佛教協會,由佛協委派菜姑(梵行清修女)進住。時隔一年,“文化大革命”爆發,住寺菜姑(梵行清修女)被逐離,巖寺遭受嚴重破壞。1975年,由園林管理處收管,改為“茶人之家”,對外營業。1996年,經市佛教協會多方交涉,收回多年未決的寺院產權。

            2000年,在市宗教局及佛教協會的協調下,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宗教政策,經多方努力,巖寺終于恢復佛教活動場所,僧伽正式入住。同時,受廈門市佛教協會的委任,世澄法師組織重興工作。同年8月,隆重舉行觀音菩薩進殿儀式,廈門市佛教界諸位大德,居士齊聚一堂恭迎奉請菩薩圣像進殿安奉。

            2001年,制訂太平巖寺整體建設規劃并開始組織實施。2004年4月,舉行重建奠基典禮,代表了巖寺的整體建設正式啟動。同年8月,大雄寶殿正式破土動工。2008年6月,舉行大雄寶殿落成、佛像開光、圓通寶殿奠基典禮,并啟建第一屆水陸空大齋盛會。來自海內外高僧大德及諸護法居士出席并為圓通寶殿奠基培土。2009年9月,舉辦第一屆居士青年佛學進修班開學典禮。2011年1月舉辦第一屆禪修法會。2014年4月,隆重舉行寺院全堂佛像開光暨世澄大和尚升座慶典及第七屆水陸空大齋盛會。2016年9月與中國郵政廈門市分公司合作,成功舉辦【中國郵政《玄奘》特種郵票首發暨“弘一慈善”助學活動】,弘揚玄奘精神,助力慈善事業。2017年6月,廈門市太平巖弘一書院暨太平巖弘一慈善基金隆重舉行揭牌儀式。以此作為新契機,在弘一大師精神的引導下,將弘法利生及慈善事業,推向更進一步的平臺。


            【發展概況】

            近20年來,世澄法師奔波忙碌、籌措善款,身體力行,以行持度人。積聚人力物力,得到各屆人士及諸善信眾護持,一處清凈優雅的莊嚴道場應運而生。寺院以唐代古建風格為主,建筑整體布局嚴謹,自外而進依次為天王殿、鐘鼓樓、圓通寶殿、大雄寶殿、方丈樓、藏經樓、地藏殿、法堂、禪堂、上客堂、放生池、羅漢廣場等。

            太平巖寺,以“禪凈雙修”為依歸。前有“覺華女子佛學苑”之創辦,對菜姑(梵行清修女)進行文化和佛學知識的教育,提高佛學修養;后有“居士青年佛學班”的不斷傳承,以閩南佛學院為強大依托,為居士提供了一處精修之地。不僅如此,水陸法會、念佛法會、精進禪修的多次圓滿舉辦,更是體現了“止觀禪靜”與“念佛法門”的相互結合,安立在佛的名號當中,修禪悟道。

            秉持“悲、智、愿、行”的菩薩精神,太平巖寺致力于居士佛學教育十年期間,與閩南佛學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邀請多位閩院法師為青年信眾傳授教理、教義。自2009年以來,已舉辦五屆初級班、三屆中級班、二屆專修班、二屆禪修班,以及不定期的公益性佛學講座、禪修課程、夏令營、佛教圣地朝拜等。寺院硬件設備的不斷完善,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佛弟子受益,讓他們走進寺院,親近善知識,樹立正知正見,才能更好地用佛法解決生活、工作中困難。由此可見,在當今的時代,佛法對于現代社會文明的發展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于2017年1月創辦【弘一書院】,以此為新起點,豐富大眾學習內容,了解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慈善事業方面,太平巖寺致力慈善助學項目已10年有余,并于2017年與廈門市慈善總會簽訂協議,成立“廈門市太平巖寺弘一慈善”之冠名基金。此舉措是為了依靠慈善總會的強大力量,讓更多貧困學子得到微薄的資助,以期棟梁之才能為國家、為社會、為佛教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對外交流方面,太平巖寺不僅接待了政商兩界、海內外、港澳臺等多位領導及重要人士。住持世澄法師也到訪多國多地,促進與各地佛教團體精誠交流。如,2010年11月接待新加坡佛牙寺方丈法照大和尚率百余位居士啟建齋僧植福祈安法會;同年12月,新加坡毗盧寺方丈慧雄大和尚率50余位居士到寺參訪;2012年7月,“當代中國佛教研究”團到寺考察調研;同年10月,新加坡法照大和尚一行蒞臨參訪;2013年1月,臺灣中國佛教會心茂大和尚一行到寺參訪;同年3月,溫州市民宗局、佛協學習考察團一行到寺指導工作等;2014年4月,海內外諸山長老、大德法師到寺參加開光慶典等。


            【住持簡介】

            太平巖寺現任方丈世澄大和尚,生于1960年,福建省福鼎人。1976年,出家于福鼎青龍寺,農禪并重。1979年,轉入福鼎西興寺,跟隨上青下意上人弘揚凈土法門,勤修四十九天精進佛七。1980年,至福州雪峰寺參學,并擔任知客一職。承蒙雪峰寺住持的重視,被送至廬山東林寺果一大和尚座下受具足戒。1985年,于妙華法師座下在福州開元寺得曹洞宗第四十九代法脈傳承。福州雪峰寺常住期間,自知佛學造詣不足,遂報考閩南佛學院,并于1989年本科畢業。是年畢業后,鴻山寺住持妙華法師由新加坡回國探訪之時,受到法師重任,重建鴻山寺并擔任監院一職。同時,受邀至新加坡龍山寺弘揚佛法。1991年,從新加坡回國后,感念妙湛老和尚的肯定,擔任南普陀寺知客一職。二十多年來,在南普陀寺先后擔任了知客、大知客、副寺、書記、堂主等職。并在廈門市佛教協會擔任駐會副會長。2000年,受佛教協會委派,四眾迎請,住持廈門太平巖寺,承擔起中興古剎重任。近20年來,法師住持太平巖寺寺務,將昔日荒涼舊基,變成今朝莊嚴梵剎,F今寺內綠茵綴地,松柏挺拔,花木搖翠,建筑宏偉,寶相莊嚴,各項法會先后舉辦,法務興隆、海眾安和、佛祖莊嚴、道場成就。建設道場的同時,法師不忘弘揚佛法之要職。先后到訪國內、港澳臺各大寺院,以及美國、澳大利亞、歐洲、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泊爾、斯里蘭卡、泰國、越南、柬埔寨、日本、韓國等地,與當地佛教人士、信眾精誠交流。


          地址:福建省廈門市虎園路2號萬石植物園內 中文網址:太平巖寺.COM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號:閩(2022)0000011 閩ICP備19021265號-1
          電話:0592-2048015 郵箱:tpys_0592@qq.com 微信號:taipingyansi
          Copyright 2010-2023 太平巖寺 All Rights Reserved.
          国产美女自拍视频在线观看_日本口工AV在线观看_亚洲熟妇视频嫩模三级视频_国产偷情视频在线
          1. <acronym id="une2z"></acronym>
                <acronym id="une2z"><em id="une2z"><dfn id="une2z"></dfn></em></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