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成菩提。
右手九環錫仗振開地獄之門,左手明珠照亮地獄之黑暗
地藏殿主供地藏菩薩,是佛寺的重要配殿之一。根據《地藏十輪經》載,地藏菩薩的名號來歷于"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寶藏",“地”表大地安忍不動之意,“藏”表深靜密慮之意,其名號正顯發菩薩心地之果證。地藏王菩薩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地藏菩薩本愿經》載,地藏菩薩受釋迦牟尼佛囑咐,于釋迦牟尼佛入寂后,彌勒佛未出世之前盡度一切眾生悲苦。地藏接受了囑咐,在忉利天當著釋迦牟尼發出大愿:“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故其美稱為“大愿地藏”。地藏菩薩作比丘形,頭戴毗盧冠,身披袈裟,這是因為地藏菩薩在 “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濟渡眾生,為了使眾生能深信正法,尊敬三寶,所以顯現出家比丘之相。結跏趺坐,右手持錫杖,表愛護眾生,也表示戒修精嚴;左手持如意寶珠,表示滿足眾生愿望。兩邊脅侍為閔長者和道明和尚,邊上俯臥的是地藏菩薩的坐騎“諦聽”。這就是“金地藏”像。相傳唐代新羅一王子出家,名叫金地藏,后來來到我國安徽九華山,受到當地閔長者的供養。閔長者的兒子從他出家,法名道明。后人便將“金地藏”看作地藏菩薩的化身,閔長者父子成為地藏的脅侍,而九華山就成為地藏菩薩的應化之地。地藏菩薩之法身實充遍于宇宙六道之間,只要有人能讀誦《地藏菩薩本愿經》,抑是其他大乘經典,還是念諸佛菩薩名號;地藏菩薩便能顯其大神力,親領欲被超渡之祖先、眷屬及諸惡道眾生,至其跟前隨誦佛經,直到心地清凈,大放光明,得到解脫境界為止。地藏菩薩的本懷,是化渡眾生,包括六道一切有情之類,其誓愿乃永存不滅。